——中冶宝钢技术重机分公司先进女工职场感悟 陈红霞,中冶宝钢技术重机分公司设备制造厂主任工程师,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在钢结构非标设备制作技术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奋耕耘近二十个春秋。从刚从学校出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纤纤学子,到如今成为重机分公司钢结构非标设备制作的一名专家。组织的培养提供了她发展的好平台,加上自身的努力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公司举办的“凝聚岗位力量,彰显巾帼风采”先进女工座谈会上她与大家分享了工作中成功的经历:感悟人生、俯伏前行。 默默奉献,辉映工作团队 回想这些年的工作历程,陈红霞同志一直朝着争做“知识型、学习型的女职工”目标努力前行。努力鞭策自己,要不断学习,作为一名从事基层技术工作的女工程师,一路走来,虽然辛苦,却收获了很多成果,也获得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可是陈红霞同志知道,成绩和荣誉不仅仅是她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得益于陈红霞同志身后强大的团队,这个团队有着一批为制造事业、打造“中冶重机”品牌,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团结协作的重机人! 提到团队,提到重机,那是满满的骄傲。在这儿,只要你愿意努力,都有你施展才华的平台,只要你肯创新,也能得到来自组织、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撑,有了这些,大家才能放开手脚去干,实现许多从无到有的突破。例如,在自主产品、主打产品——焊接渣包上,就实现了众多的突破。以前,各钢厂、铜厂都是采用铸造渣包。铸造渣包在铸造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且使用过程易损坏等缺陷。重机分公司勇于尝试,设计研发焊接渣包,突显其环保、安全、修复率低、综合性价比高的优势,攻克设计、制造、市场开拓的难关。从摸着石头过河制造的第一台焊接渣包到现在的一千五百多套制作量,中冶重机产品从钢厂走向有色领域,从国内到远销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全面打开市场。实现这些突破,都是团队的力量,共同协作的结果。作为团队中的一员,陈红霞同志是“焊接渣包”品牌产品做大做强的见证者,更是其发展的参与者。她亲手编制的第一套制作工艺方案,逐步形成现在的标准化批量制作工艺,并提练总结,成功申报了省部级工法。更是通过技术开发、工装研发等,形成渣包的标准化生产线,月均产能达到70套,整体工效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身体力行,勇创重机“之最”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陈红霞同志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她一直坚信不疑。立足岗位,陈红霞同志认为在岗位上每个阶段都要有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作为,才能激活自己的能量,才能有一步步的提升,企业给了你发展的平台,自己要把握好机会。这几年,随着年纪增长,陈红霞同志慢慢地学习沉淀自己,往深度挖掘自己,这几年的目标主要是积累经验,出技术成果,带教学生。总结了一下,陈红霞同志在分公司也占了好几个“之最”:省部级及企业级工法最多的主编人员,今年编制的工法已通过公司专家室审批获得申报省部工法的资格,如果申报成功,将实现省部级工法申报成功的“三连贯”;完成技术开发、专利申报、论文发表最多的女职工;是完成焊接工艺评定最多、焊接工艺最全的人;是带教学生最多的“师傅”;是平均每天审核资料签字最多的人。与其说这些是成绩,还不如说这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陈红霞同志经常和年青同志们说:“哪怕学历不够高,哪怕不够聪明,哪怕没有深厚的功底,可是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学习蜗牛耐心默默前行的精神,终会到达目标!”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一名技术人员,陈红霞同志深刻领悟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要在竞争力强大的制造领域,竞争就要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的强大,需要的是一支知识型、管理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管理团队。要具备管理的智慧、创新的激情,要在行动中感悟,在思考中升华,在实践中历练,要努力践行共产党员“两学一做”的担当和作为,克服技术工作中的繁杂、单调、清苦、艰辛,懂得在困难中坚守和前行!  工作近照  工作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