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学园地 > 文章菁华
鸡年戏说五德鸡
作者:[上海宝冶杨江华] 阅读数: 日期:[2017/2/28]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鸡年,也凑凑热闹,来鸡年说鸡,特别聊聊鸡的五德。

  鸡和人类关系密切。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对鸡一点也不陌生,嘴里念叨着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看着鸡就在堂前屋后乱跑,一派“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农家景象。

  古人认为鸡是德禽,《韩诗外传》中谓鸡有“五德”,此处特指公鸡。“头戴冠者,文也”,雄鸡头戴花冠,文采飞扬,民间传说雄鸡司夜有功,天帝赐其红花,让他戴在头顶去竞选十二生肖。故说鸡有文德。

  “足搏距者,武也”。“距”指的是雄鸡爪后面突出如脚趾的部分,公鸡与敌搏斗时用“距”刺之,武威赫赫。固说鸡有武德。

  “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说鸡有勇德。敌有同类异类之分,常见是同类之间的“斗鸡”。从小就喜欢围观斗鸡,双方“斗鸡眼”怒目相对,全身羽毛暴起,怒发冲冠,你来我往,跳跃攻击。胜者往往昂首挺胸,阔步示威;“斗败的公鸡”则垂头丧气,倚墙而走。

  长大后读了书才知道,不仅仅小孩子喜欢看斗鸡,千年前的老祖宗也对此津津乐道。唐初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以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才气替他“老板”沛王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为沛王摇文呐喊。不料唐高宗得知后龙颜大怒,怪王勃把他儿子带坏了,把他逐出长安。

  读此每每感叹,若王勃生在唐高宗的孙子唐玄宗时代,同样的斗鸡妙文说不定能使他飞黄腾达。因为唐玄宗酷爱斗鸡,据说他“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皇家鸡坊”,进行专业培训。每逢节日唐玄宗便向群臣与宫人展示宫廷斗鸡。以王勃之文采,三郎之多艺,说不定能编排出“霓裳羽毛曲”这类大型斗鸡交响乐呢。

  但唐玄宗纵然有斗鸡千万,若遇到《庄子》里纪渻子亲自训练的“呆若木”的斗鸡,估计也是“无敢应者,反走矣”。可见“斗”无止境,能不使人悠然向往乎?

  当然鸡的“勇德”还表现在与异类相斗,公鸡斗蜈蚣、抓蚱蜢时的灵巧诙谐,极具斗争艺术。公鸡为了保护心爱的母鸡和小鸡,不惧猫狗的尖牙利爪并与之火拼,英勇无比,往往令现在的很多男人汗颜。

  “见食相呼者,仁也”,说鸡有仁德。但要注意,这个“相呼”并非不分青红皂白谁都呼过来共享美食。公鸡看到美食当前,并不是自己先大快朵颐,必定呼唤他的“妻妾儿女”过来品尝,而他则在一旁站岗,极具绅士风度。

  “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说鸡有信德,此德与人关系密切,这也是远古以来人类饲养鸡的最主要原因。古时人们一般靠鸡打鸣来判断时间,故鸡又称“知时畜”。古人设定的十二时辰各有名字,其中丑时四更,也即现在下半夜一至三时,称之为“鸡鸣”。古人行军打仗有“四更造饭”之说。出门在外,漏壶是不便携带的,那如何辨时呢?可以依北斗星的位置来分辨时辰,但星月隐耀的黑夜里,只能依靠雄鸡打鸣了。如此,见有人提着鸡笼在“寒光照铁衣”的行伍里,穿梭于刀枪钩戟中,就不以为怪了。

  “鸡鸣”有时也能救人于危难之间。当年孟尝君为避秦昭王追杀,连夜逃至函谷关时,开门时辰未到,其手下“鸡鸣狗盗”之人模仿鸡叫,唤醒城门之鸡齐鸣,不明就里的关吏打开城门,孟尝君一伙便因此趁“鸡”而逃。

  古人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用功时”,但四更称之为“鸡鸣”,五更称之为“平旦”。可能是雄鸡报晓从四更开始一直叫到五更乃至日出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你看,在雄鸡的引吭高歌中,太阳冉冉升起。好像所有美誉都被公鸡给占尽了,其实不然,母鸡的勤劳、慈爱和专注的精神也是可圈可点的。母鸡下蛋的辛勤和爱护小鸡的大无畏精神尚且不论,单其专注的品格也是世所罕见。我国古代禅宗大师参禅,有一个说法是“如鸡抱卵”,就像母鸡抱蛋那样,真正是一动不动,像老僧入定一样,全神贯注。如果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也这样专注,何愁不能成功呢。

  历数十二生肖,你会发现,鸡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飞禽”。可谓“鸡立兽群”,一鸡独秀。从《诗经》时代的“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到毛主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文人墨客对鸡也青睐有加,经常请他入诗入画。“意在五更初,幽幽潜五德;瞻顾候明时,东方有精色”,让我们也闻鸡起舞,鸡年更上一层楼。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信息:
梦回老城 [18/07/19]
正在经历的,就是辉煌!
——观《厉害了,我的国》有感
[18/03/28]
让爱驱散寒冬 [18/01/26]
我是一名建筑工人 [17/10/23]
建筑之美 [17/10/16]
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间有味是清欢
——感悟苏东坡的文化人生哲学
[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