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我想大抵感觉温暖的时候就会觉得幸福吧,阅读便会带给我这样的温暖,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一个好故事很容易就能让灰色的心情明朗起来,因此我记忆中那些温暖美好的回忆很多都与阅读有关,阅读就这样在我心里点了一盏温暖的灯,陪着我慢慢成长。 我们家有三姐妹,我是最小的一个。大姐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一直住在乡下奶奶家,直到十八岁工厂招工才回到我们身边。大姐虽然一直生活在农村,但是却酷爱阅读,于是回到我们身边后,大姐希望能让我也爱上阅读。可小时候的我偏偏是个淘气的“假小子”,整天在外面疯跑不着家,哪里危险、男孩子多,哪里就一定能看到我的身影,每天回家也是灰头土脸,浑身找不到一块干净地方。后来大姐就开始从她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订阅《儿童文学》、《郑渊洁童话大王》等等书籍让我阅读。一开始我根本就坐不住,虽然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但心早就飞到窗外小伙伴的身上了。直到后来,三岁多的外甥由于身体不好总要住院,每次住院都缠着我讲做了什么梦,久而久之我匮乏的语言和贫瘠的想象力就无法编造出吸引他的梦境故事了。为了不让外甥失望,我开始努力看书,慢慢地便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开始自觉主动地爱上看书,于是“假小子”也开始慢慢转变(现在至少还算是“淑女”吧,哈哈),开始变得懂事、乐观、积极向上,重点是很少再发生有哭鼻子的小男孩带着父母去我家告状的情况了,而且我自己也开始爱上写作,黑板擦、衣柜、镜子、扫帚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都会变成我笔下童话故事里的主角。爱写作的习惯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甚至高考六十分的作文,就有老师给我打了59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现在书籍的种类纷繁复杂,但是我却给读小学的儿子选择订阅了《儿童文学》,我希望这本杂志也能成为他童年里最宝贵的财富,最温暖的记忆。 爱上读书还与我的父亲有关。父亲十六岁的时候就进入部队,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却非常爱学习,不仅学习通信技术还开始学习烹饪,那时候一有空就会看到他拿着烹饪书仔细揣摩,九十年代,我家来客人的时候,餐桌上就会出现熘鱼片、拔丝山药、油炸冰棍等等复杂的菜品,着实让我炫耀了好几年。父亲还喜欢钓鱼,除了订阅钓鱼类杂志外,父亲还购买各种鱼饵制作的书籍,那时候他一下班就会认真阅读那些书籍,有时候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然后制作出一些味道好、卖相佳的鱼饵,不知情的我经常会兴奋地问:“爸,又给我做啥好吃的了?”,这时候父亲总会无奈地笑着对我说:“你咋这么馋呢,鼻子还那么灵,就是这吃的不能给你吃,这是我钓鱼的实验品啊!”。“你钓个鱼还这么多讲究啊?累不累啊?”我不以为然地说到,父亲看着我认真地回答道:“闺女,你老爸没上过几年学,可是却没少看书,你知道为啥不?上学的时候,家里穷,你奶奶一个人拉扯我们七个,那时候肚子都填不饱,更别提要认真学习了。去部队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懂,也错过很多机会,现在条件好点了,必须要珍惜,要抓紧时间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就算是钓鱼这样的兴趣爱好也要认真对待,要努力做到擅长,最好的捷径就是看书,然后实践。这样之后,兴趣爱好不再仅仅是打发时间的消遣,更会增加你的一些知识、一些经验、一些跟别人交谈的谈资,慢慢地也会形成你个人的特色,而且静下心来看书,还可以让你整个人变得安静、平和、有涵养,坚持阅读后你肯定不再跟个假小子似的,上窜下跳,没有一点女孩子的样子!”那时候我听完父亲的话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但是因为一直很崇拜父亲,他说什么我都无条件听从,因此从这个小插曲发生之后,我就开始接广泛涉猎各类图书,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手工制作类图书后,我发现读的越多越能发现其中的乐趣,之后我也不再每天疯跑,整的灰头土脸的没个女孩样子了。每到休息时间还跟着邻居的阿姨们一起坐在门口聊天织毛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独立给姥姥织了一条毛裤,到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虽然父亲已经离开我十八年了,但是他给我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足以陪着我积极乐观地前行! 关于阅读与我的故事,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对我影响至深的人也是数也数不清,我看过的书更是种类各异,不可否认的是阅读已经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性格,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越来越懂得知足、感恩、珍惜。高尔基说过:每一本书全部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便活起来了。其实,那些活起来的文字也一样带活了我们的人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