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先争优 > 时代先锋 > 劳动模范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作者:[郑园园 袁力] 阅读数: 日期:[2017/5/16]

——记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冶宝钢技术马迹山分公司李伟伟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马迹山项目部生产作业长李伟伟,参加工作17年来从一名普通桥式起重机操作工逐步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矿石中转码头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创新人才,曾荣获第二届、第三届浙江省舟山市技能大师及舟山市李伟伟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16年获中冶宝钢技术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称号,2017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注重学习强素质    业精于勤显本领
  都说海岛人性格坚毅,就像父辈们搏击大海做事韧劲。低调、稳健、坚韧成为海岛出生的李伟伟的特性,李伟伟18周岁成为首批进入马迹山港的员工,同年赴上海宝钢原料码头学习桥式起重机各项操作技能。一年学习之中,他“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相信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诗和远方,却可以做好本真的自己,让他日后成为“两手都要硬”的人才。学习一年带回的是厚厚一摞,且整理成册的教案知识与操作经验,而这,正是他成为卸船机岗位驾驶作业佼佼者的重要原始积累。
  在马迹山港区李伟伟有空就专研业务知识,对业务书近乎痴迷,他快速适应了新岗位的工作需求,不足2平方米的操作室,不仅是李伟伟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考量的平台,也是他每天俯视卸船机两条平行线轨迹的“一方天地”,逢卸船高峰期,甚至上厕所都不能离开,因为掌控手柄的是责任心;在港区组织的卸船机司机技能比武活动中,李伟伟再次凭最优异的成绩,向人们诠释了“技能大师”的风采。诸多赶船期任务重的难题,在他面前都迎刃而解,李伟伟不仅操作技能强、排障技能高,且多年来没有一次违章记录,他操作的卸船机实动能力与通算能力均在港区“首屈一指”;根据经验,他总结提炼出“作业中抓斗内部钢丝绳弹出安全处理操作法”与“作业中抓斗快速设定法”两项先进操作法,解决了长期困扰卸船机司机的两大难题,在操作岗位上萌芽了创新方面的思维。在从事卸船机操作7年里,他共带教出6名徒弟,桃李芬芳。港区领导对李伟伟同志高超的卸船机技能非常欣赏,因此在马迹山港一期工程开港仪式上李伟伟被担任卸船机主操,二期卸船设备的调试与负荷试车中对其赋予重任。
  攻坚克难挑重担     身先士卒敢为先
  鉴于李伟伟同志的工作能力和优秀业绩,2007年底体制转化为中冶宝钢技术第三分公司马迹山项目部后被领导正式聘为甲班作业区协力作业长。
  转岗转制后,面对新的岗位,面对离开自己钟爱的卸船机操作岗位,李伟伟同志没有失落,而是更加的振奋精神,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发挥着自己的能力。新的岗位,对于李伟伟同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肩膀上的担子承重,他没有气馁,没有半点畏难情绪,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在如何带好队伍问题上,他积极思考,在稳定团结队伍的同时严抓标准化作业,做好全面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身为作业长的他,总是以身作则,深入各个岗位了解指导工作,确保了作业的高效率,并凝聚了整个团队。
  2008年金融危机,行业低迷,在作业区协力人员流失较多的困难下,他所带领的团队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在马迹山港“奋战6000万吨”活动当中,他所带领的甲班作业区圆满完成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并且自己连续半年放弃串休,家里的事情全都托付给了亲人,自己一心扑到工作当中,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也因此赢得项目部领导及同事们的肯定。
  讲务实带团队    技术创新走在前
  随着政府、公司对人才的重视以及李伟伟自身技能的不断提升,李伟伟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构造出一个与现场安全高效为纵横轴的坐标系,梳理并解决了诸多问题,收获颇丰:
2013年10月工作室成立至今,李伟伟同其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一起群策群力围绕马迹山港区现场的设备设施改进、为员工创造安全作业的工作环境主题、提炼现场作业先进操作技法、工法项目等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从2014年至今工作室提炼出2项设备改进项目“卸船机料斗给料槽改造项目”、“卸船机选择溜槽受料台综合改造项目”创企业内年度经济效益335.8682万元,为员工创造安全作业的工作环境改造项目18项,先进操作法3项,其中1项荣获“舟山市港口实用专利与技术革新成果”三等奖,2014年参加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昆山国际发明展上取得1金2铜的好成绩。
  2015年完成实施现场改善课题2项,产生经济效益235.8万元,和宝钢股份创新团队一起共同参与第二十七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展评选获3银1铜四个奖项,共同参与2015年全国优秀发明展获1项金奖,一项先进操作技法获上海市职工优秀创新项目,并且工作室二名成员1名取得技师职称,另一名获得舟山市技术操作能手称号。
  2016年申报专利发明6项,其中4项专利事务所已经受理审核中;参与第二十八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展获银奖1 项,代表公司一项发明技术获第二十八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入围奖,参与第九届昆山国际发明展获1银1铜,2016年完成实施现场改善课题“一种超长输送带卷取方法及其技术”项目,产生企业内经济效益90.6万元。
  2015--2016年,李伟伟大师工作室创新团队成员本着积极为企业做好“孵化器”为中心,为现场提供技术培训支撑和创新提升,其中2015年工作室团队骨干配合港区完成国内最大堆取料机安装调试后的操作人员培训工作,仅1个月培训确保了现场四大生产作业区24名堆取料机司机均能熟练操作新机型的工作任务,2016年工作室团队骨干又集思广益在现场检修作业实际应用中摸索提炼出“长输送带翻面的装置及技术”,大大延长了港区输送带使用的寿命,减少输送带物料成本达百万以上,此项发明技术已申请专利,赢得了马迹山港区领导及项目部领导的好评。
  李伟伟始终把工作当成神圣使命,无论在任何岗位,都以最高的标准,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人生绽放光芒。面对未来,他和他的工作室早就制定了工作计划与目标,秣马厉兵,蓄积力量踏上新的征程,用最高亢的声音和瑰丽的色彩去描绘中冶最新、最美的蓝图!

立足本职

心路历程

娓娓道来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信息:
中冶宝钢技术员工被授予2018“上海工匠”荣誉称号 [18/09/30]
中冶宝钢技术劳模工作室喜获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18/03/20]
中国冶建协会网刊载中冶宝钢技术80后焊接高级技师马海侃成长之路 [18/01/23]
在平凡岗位上走出来的高级焊工 [18/01/22]
中冶宝钢技术“上海工匠”喜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18/01/09]
汗水浇灌梦想 焊花书写青春 [18/01/03]